大家好,我是喵叔。
最近家里事情挺多,又是几天没精力推文。10天前轩轩应该是在幼儿园感染了轮状病毒,一晚上呕吐七八次,连续输液两天,最后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基本上到了这两天,轩轩才稍微缓过来一点,可以多吃一点饭菜了,不过老张却在周日也开始了上吐下泻,后面用医生的话来说,可能是被小朋友传染上的。
临近年底,各种病毒轮番肆虐,最近给喵叔的直观印象就是,咨询医疗险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给小朋友看中高端医疗险的,大家的目的都很一致,受不了人挤人一直排队排不上的医疗环境,想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能第一时间看上医生。
其实中高端医疗险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不通过社保,对于医生对于客户来说,都会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也会看到,这两年,受ZC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去引导大家投保中高端医疗险。
引导是一种销售动作,这无可厚非,但其实就出现了一种很恐怖的现象,当所有人都在不断重复错误的信息的时候,你在整个网上就再也搜不到正确的信息。
不相信对吧?来到今天的主题。
上面这个图,是喵叔在小某书上面搜索社保用药数量的时候出来的结果,先不论到底是多少种药是对的,我们看看它们的主要内容,都在说一件事:甲乙类药,只有三千种,其他都是丙类药,有15-19万种,社保能报的药品总数,占比不到2%,我们住院的时候,真正占大头的都是这些丙类药,都是不给报的,现在知道为什么要买商业保险了吧?
说实话,这个图有很多版本,特别是前段时间最新版的社保用药目录出来后,朋友圈又掀起了一波吹商保好商保不可少的浪潮,但可能不少人也没有去考虑过,社保既然一直是我们国家每个人最最最值得买的基本保障,为什么会这么这么这么弱?但其实可能你搜遍全网,也搜不到和这个数据有较大出入的信息。
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写呀。
喵叔试着在公众号也搜索了一下关键词“社保内用药数量”,截了个图:
这都是我随便选的几个文章截的图,最早有2019年发的,最近的有这个月发的,阅读量还上了万,其中不乏大V的文章,唯二没打码的和谐健康和横琴人寿官方公众号,做了次反向“科普”,不知道小编要是看到这个文章会不会回去把他家文章给改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医保药品目录里面的甲乙类药,占比到底是多少,是真的只有不到2%,还是有别的答案?
先说答案,不到2%这个数据肯定一定是大错特错了,作为全民的基础保障,药品覆盖率这么低,是一定不ZZZQ的。
拿这个图做举例:
这个2800种甲乙类用药,是根据2020年的医保目录的西药、中成药、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累加得到的。
150074种丙类药是怎么得出的呢,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数据,截止2021年7月1日,一共152874条药品批准问号,减去2800种,就成了150074种。其实这个数据也是不准确的,在药监局的批准文号中,包括了部分原料药、制剂中间体、诊断试剂等非药品,除去这部分非药品,累计批准可上市销售的药品其实只有145861种。
上面甲乙丙虽然都是“种”,但一个是医保的“种”,一个是药监局的“种”。以双黄连为例,在医保里面有两条信息,对应双黄连片和双黄连注射液,而药监数据匹配了45个注册批件(2021年数据)。
那么问题来了,这2800种甲乙类药,对应了多少药监局的“种”呢,对应了86381种,占据总的批准药品总数的59.2%,也就是说,其实有六成药品都纳入了医保药品目录。
其实国家最近几年动作频繁地调整医保目录,为的就是让更多的救命救急的药,能更快进入目录,满足大家的用药需求,现有的目录药品,也是基本上实现了治疗领域的全覆盖,目前医保目录内药品的用量占比也早已突破了90%。
怎么样,这个数据是不是看上去靠谱多了,当然这种校对数据的事情喵叔没这个精力去完成,上面所有数据,都来自官方媒体“中国医疗保险”。
医保的覆盖已经到了60%,但依然存在覆盖不了的,而这些覆盖不了的,往往是那些昂贵的进口药、自费药,我们依然需要商业保险来覆盖这部分的费用,医保+商保,生活更美好。
是的,虽然2%和60%都得出相同的结论,但我们无论是买保险还是卖保险,不都是一件挺严谨的事情吗?
说实话,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但无论是通过公众号还是小某书,大家都能一起传递保险的善意,外人对这个行业的认知会不会变得更好呢。
最后,想了很多个结尾,都删了。
最后,希望我的客户朋友和同业伙伴们,看到本文,都能有所收获。欢迎做保险的自媒体朋友们多多转发或者洗稿转载。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咨询。
每日排坑,要么劝退,要么买对。坚持更新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