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喵叔。
最近这段时间真的还是蛮忙的,经过近一年的“大跃进”,我们打保不平事务所在重庆地区还算有那么一丢丢名气,也会有一些同业或者异业的渠道会寻求合作,说实话了解这个行业的朋友都知道,保险业的贫富差距非常非常大,举个不夸张的例子,事务所的“大胡子”老师,上个月的收入可以抵得上普通业务员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所以我们在自己努力做业务的同时,也会花一些精力,去和一些其他行业的朋友沟通,力求达成各种合作,希望能给团队小伙伴去提供客户去赋能,而不是传统保险业吸血式增员,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这里先顺便打个广告,一是欢迎坚持长期主义的同业伙伴加入团队,二是欢迎三观一致的异业伙伴深入沟通,寻求合作的机会。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出来也是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之前整体是略显悲观的,后面喵叔也和不少朋友交流了一下这次新规可能带来的影响,今天再花点时间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于这一块的理解,当然不一定对,欢迎大家提出异议。
几年以前,喵叔记得自己刚入行的时候,能了解的产品就那些“大公司”的产品,一个三十岁男性买个50万保额动不动就是一两万,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买的保额,可能也就十几二十万。
后面互联网保险开始蓬勃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2017年开售的康惠保,其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巨大,随后百年也围绕这个IP推出了多款康惠保产品,时至今日不思进取的百年还在卖着康惠保旗舰版2.0。
到了2019年的时候,更多保险公司入局,当时市场上火热的产品比如光大嘉多保、信泰完美人生守护尊享版、渤海嘉乐保、三峡达尔文2号,也都是突出一个高性价比,所谓“高性价比”,无非价格便宜保障也很好。到了2020年和2021年,整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甚至有一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初信泰人寿,2020年一口气推出四五款产品同台竞争,到了今年,干脆直接推出近十款,随便你在哪个渠道买,反正最后可能都是信泰人寿承保。
物极必反。
今年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出台,这些产品可能也就将要遭遇“灭顶之灾”。
一般来说,决定重疾险价格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疾病发生率,一个的附加费用率。这二者越高,产品价格就越高。
这两个因素,一般都是保险公司自己来定,激进的公司选择较低的数值,就可以把产品价格做到极致,特别是那些刚出来的小公司,为了获客,自然会走激进的定价策略,而线下很多公司,本来盘子比较大,走得也比较稳,自然没法激进应对,所以费率自然就高一点。
新规来了以后,监管要求保险公司申请互联网保险,要列明产品定价基础,就是说你可以打折,但是你要说清楚具体怎么弄的,具体折算比例是多少,激进的公司随便打折,可能不太容易给出合理解释。
然后又管控了附加费用率。之前保险公司定价就把这一块定的很低,通过各种骚操作去使得不少产品接近0,新规要求实际费用需要报给监管,也不得突破或者变相突破预定附加费用率上限。
此外,互联网业务也被要求建立健全业务回溯机制,乱来的可能就是直接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这几点差不多就决定了接下来互联网重疾险产品价格应该有一定的提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网红公司官宣“退网”或即将“退网”,与其明年涨价竞争,何不趁着这一波,再多收一点保费?
既然互联网重疾险明年降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我要不要趁着这波行情赶紧把自己的保障给配置了?
首先,保险能提早买肯定是最好的,毕竟你买的早保障更久保费还更便宜,为啥要晚买?
然后,线上产品可能会贵,但这个新规只是针对互联网产品,没有限制线下产品,你懂我意思吧?
那这么多小公司回归了线下,它们该怎么和大公司竞争?价格呗。
那么明年自然会有不少小公司去积极布局线下,把线下产品性价比再“优化”一下,比如,以前我们吐槽线下产品烂,捆绑身故,捆绑一大堆不需要的责任,那么这些小公司可不可以设计出一些不带身故、产品责任灵活可选的产品?
我要买保险,是不是就只有去线下了,比如信泰人寿在重庆没有分支机构,我要买信泰的产品,是不是就只有去湖北当地去买?现在投保都是线上化,即使是线下产品,不少依然可以通过链接投保,也无需面对面。假设线下保险公司,比如只有广西有分支机构的国富人寿,直接给我一个投保链接,我去广西打一年工,填写当地地址投保,等我回到重庆,再把地址改回重庆,是不是可以?
上面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思路,以后可能确实也可以买到高性价比产品,但只有去线下买,或者让保险公司提供一个电子录单的链接投保。
互联网人身险野蛮生长很多年,趁着这样一个新规规范一下,喵叔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行业的稳健经营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家决定什么时候买,真的还是得出于自己的需求,理性合理选择,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联系喵叔咨询。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微信(waitmi)咨询。
每日排坑,要么劝退,要么买对。坚持原创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