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P2P爆雷这个事儿,从感性层面上来讲,我看着挺难受的,想起了我炒股赔钱的日子;
但是从理性层面上来讲,没办法,投资总是有风险的。
我个人有个习惯,不管做什么投资,都会首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投资的到底是个啥东西?
我投资的这个东西风险在哪里?
我需要多久的时间,拿到什么样的收益?
除了本金和收益,我还需要交哪些额外的费用?
那些不小心踩雷的投资者们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只看懂了收益,直到风险来的时候才开始关心风险。
所以,为了那些正在跟P2P投资纠缠难耐的朋友们,我整理了一份避雷指南。
如果你正好在一些小平台有投资,那么到期后尽快取出来,规避风险;
长期搞加息拉新活动的平台,号称投资多久就可以返现多少的平台,可能面临着资金流动性差的问题,要规避;
目前恐慌情绪蔓延,所以很多小平台即使没有问题,也可能因为流动性不足发生兑付危机,所以优先选择行业头部的几家,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也会是他们;
各种P2P评级,可以多方参考,但是不能用它来做决策,国内的各种评级一直做得跟X一样;
要投有真正背景的平台,真正的背景是指母公司真的有一定的实力,比如平安之类的,一些在A股就已经过得比较艰难的,一些在新三板上市的所谓上市公司,一些已经戴了st帽子的上市公司,都得避开;
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情况要心里有数,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他们决定了P2P平台的态度,一般大公司实力相对比较强,再考虑到对品牌的影响, 也不会放任不管;
监管对于P2P平台的要求是,不能设立资金池,不能自融,只能做借款方 和贷款方的中介,撮合交易,赚中介费。而这次爆雷的平台,大多都是因 为设立资金池,自融,发虚假标的劣质标的,打着P2P的旗号,干着非法 集资的事儿,犯了监管红线;
所以我们对平台最大的要求应该是合规,建议去看平台有没有披露合规性 审查报告,有的话详细了解下该平台的运营情况。如果未来有新的文件政 策落地,要及时跟进平台有没有做出相应的整改;
资产端的情况要了解清楚,因为一旦借款方违约率升高,我们投资的钱就 很可能打水漂,相对来讲,资产端小额且分散且透明的话,坏账的风险会 比较可控;
盈利能力也很重要,可以查看平台的财务报表,如果一个平台有足够的盈 利能力,那么相对抗风险会比较强;
有没有银行存管,有没有保险公司担保都是最最基础的条件;
新投资的标的尽量选择短期的,1-3个月最好了,最长别过半年吧,时间 短,风险也小;
过高收益的平台就不要碰了,参考郭主席的话,超过6%打问号,超过8% 很危险,超过10%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当然,主席一定说的比较保守,所以实际操作中可以适当加1-2个点。
over
在去杠杆,严监管,流动性缩紧的这种大环境下,这1-2年的时间会是互联网金融的淘汰期,就好像当年央行把二百多家信托公司淘剩68家一样。
我始终觉得大浪淘沙之后,P2P还依然会是我们可配置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