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喵叔。
周末有个比较火的视频,不少朋友都在传,别误会,不是红姐,是那个弯弯产的叫兽;是那个爱上空姐情人两次,分手后还索要大额赔偿的叫兽;是那个给P2P站台暴雷、带粉丝西港炒房被割韭菜的叫兽;也是那个近期带粉丝某地买房的叫兽。
这次它盯上了“香港保险”,既是前塌房经济学家,又是现某校叫兽,怒喷香港保险,细数香港保险“7大坑”,不少不明觉厉的网友被带了节奏。
喵叔看了下那个视频,感觉挺扯的,按理来说没必要单独开一篇,奈何问的朋友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它说的这“7大坑”到底坑不坑。
第一坑:外汇管制。
废话,有外汇管制不是常识吗,这是香港保险的错吗?叫兽你知不知道内地去香港开卡,炒股、买理财,都受外汇管制?
第二坑:香港保险拿到预期收益很难。
叫兽的逻辑理论上当然没问题,香港主流产品都是保证收益+非保证分红,前者高后者低。问题在于它的距离,什么宏利产品要30岁买100岁的时候才能有7%的稳健回报,我活不到100岁,IRR达不到7%,就不配买香港保险吗?
我可不可以中途10年、20年提前退出?630以后的新品,不少都有一个趋势,那就是更快“登顶6.5%”,比如永M的万年Q·星河尊享Ⅱ,10年预期IRR4%,20年预期IRR6%。
叫兽接着说什么不少公司的分红实现率也就40%-60%,还不是个别现象,有的20%-30%的都有。叫兽是真没去香港金管局查过呢,还是说它知道这样写有流量?
实际上,当前香港保险的整体分红实现率平均在90%以上。
叫兽还说了它某个前妻的案例,前妻买了保险,它让退保,原因是这款产品15年交费,前14年退保现价都是0,这个就更离谱了,作为“经济学家”的叫兽,这句话完全是把观众和自己的智商按在地板上摩擦,理财性质的产品,前14年现价为0的产品,喵叔真没见过。
第三坑:不同产品,收益相差上百万。
叫兽说了两个案例,第一个保单27年翻6倍,有7%的收益;第二个保单来自友B的“高息保20年计划”,回报率只有2.22%,差了三倍多。
可惜,还真有人买了这第二个产品,2005年投保,2025年退保,实际IRR超6.41%,现金价值的实现率是多少呢,135%,叫兽脸疼吗?
当然,不同产品收益有差别,这是常识,不能说是坑,你在哪无论是买保险还是买基金买股票,不同的标的,收益可能都会相差上百万。
然后叫兽还说人家投的都是高风险项目,来,直接看友邦的投资组合构成:
不知道这些标的,哪一个的风险会比叫兽当年站台过的贵金属、P2P、财富公司的风险更高呢?
第四坑:香港保险必须香港签署,否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
废话,这年头还有人在大陆买香港保险吗?
第五坑:香港保险是无限告知。
叫兽说香港保险如果头晕头痛没有告知,直接拒赔······
香港保险并非“无限告知”,而是需要遵循“最高诚信原则”,根据保险公司的健康问卷如实填写,至于“严进宽出”,这不也恰好是产品的优势吗?
第六坑:香港保险是长线投资,提前领取会有损失。
理财险,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都建议是中长期持有,提前领取肯定会有损失,不认可这个的也不会考虑买这类产品。
当然,也有不少产品是可以短期提取的,叫兽总喜欢讲一些看似正确的废话。
第七坑:香港打官司,律师费比理赔金还高,香港律师都是保护大机构的。
香港保险维权成本高是真的,而且投诉成功概率也偏低。
但整体看来,投保的时候做好如实告知,提供真实资料,拒赔可能性并不大,而且香港保险投诉局针对150万港币以下案例,会免费帮助民众受理。
至于什么香港律师都是保护大机构这样的言论,但凡叫兽早上吃了二两小面,也说不出这样的话,平时少看点黑丝美女视频,多给自己补补脑,别70岁不到,就开始胡言乱语了。
最后,你觉得叫兽说的这些坑有道理吗?
作为一个塌房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学家”,还是叫兽,金融常识你觉得它会没有吗?其实它都有,它只是坏的纯粹,有些网友们还是长点心吧,有时候人品真的还是和专业是挂钩的,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
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相对完善的搭配,如果你在保险选购过程中遇到困惑,欢迎咨询。
每日排坑,要么劝退,要么买对。坚持更新不易,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烦请阅读后多多分享以示鼓励,谢谢。